什么是龋齿?

  龋齿俗称虫牙、蛀牙,是细菌性疾病,可以继发牙髓炎症。如不及时治疗,病变继续发展,形成龋洞,终至牙冠完全破坏消失,其发展的最终结果是牙齿丧失。是口腔主要的常见病,也是人类最普遍的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与肿瘤和心血管疾病并列为人类三大重点防治疾病。
  
龋病的起因
  1.细菌:细菌是龋病发生的必要条件,一般认为致龋菌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产酸菌属,其中主要为变形链球菌、放线菌属和乳杆菌,可使碳水化合物分解产酸,导致牙齿无机质脱矿;另一种是革兰阳性球菌,可破坏有机质,经过长期作用可使牙齿形成龋洞。
  2.口腔环境:口腔是牙齿的外环境,与龋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起主导作用的主要是食物和唾液。食物 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口腔中的细菌利用碳水化合物代谢产生酸,促使牙体硬组织的脱矿;唾液 在正常情况下有抑菌、抗酸、抗溶的作用,唾液的量和质发生变化时,均可影响龋患率。
  3.牙齿本身:牙齿是龋病过程中的靶器官,牙齿的形态、矿化程度和组织结构与龋病发生有直接关系。
  4.时间:龋病的发生有一个较长的过程,从初期龋到临床形成龋洞一般需1.5~2年,因此即使致龋细菌、适宜的环境和易感牙齿三个因素同时存在相当长的时间,才可能产生龋坏。
  
临床表现
  1.龋病好发部位
  龋病的好发部位多在窝沟、牙齿邻接面和牙颈部等容易积累食物残渣的部位。龋病的牙位分布是左右侧基本对称,下颌多于上颌,后牙多于前牙,下颌前牙患龋率最低。
 
  2.龋坏程度
  临床上可见龋齿有色、形、质的变化,而以质变为主,色、形变化是质变的结果。临床上常根据龋坏程度分为浅、中、深龋三个阶段,各自表现如下:
  (1)浅龋:亦称釉质龋,龋坏局限于釉质。初期于平滑面表现为脱矿所致的白垩色斑块,以后因着色而呈黄褐色,窝沟处则呈浸墨状弥散,一般无明显龋洞,仅探诊时有粗糙感,后期可出现局限于釉质的浅洞,无自觉症状,探诊也无反应。
  (2)中龋:龋坏已达牙本质浅层,临床检查有明显龋洞,可有探痛,对外界刺激(如冷、热、甜、酸和食物嵌入等)可出现疼痛反应,当刺激源去除后疼痛立即消失,无自发性痛。
  (3)深龋:龋坏已达牙本质深层,一般表现为大而深的龋洞,或入口小而深层有较为广泛的破坏,对外界刺激反应较中龋为重,但刺激源去除后,仍可立即止痛,无自发性痛。
  
 
龋齿的危害
     1.龋齿对成人的危害
  ①经常造成牙根尖等部位的炎症,严重时局部肿胀;如脓液和细菌被吸收,可引起败血症或菌血症。
  ②坏牙根不能咀嚼食物,加重胃肠道负担。
  ③对于老年人来说,严重龋坏可造成大部分或全部牙齿缺失,不利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2.儿童龋齿的8大危害性
  ①牙体缺损,涉及多个乳磨牙时可降低咀嚼功能;
  ②龋洞内食物残渣滞留,细菌聚集,使口腔卫生恶化,影响恒牙发生龋患;
  ③乳牙根尖周炎影响继承恒牙牙胚,造成其釉质发育及正常萌出障碍;
  ④乳牙因龋早失,造成恒牙间隙缩小,因间隙不足发生位置异常;
  ⑤乳牙龋坏破损的牙冠易损伤局部的口腔黏膜组织;
  ⑥乳牙龋坏严重,造成咀嚼功能降低,影响儿童的营养摄入,对生长发育造成影响;
  ⑦乳牙龋病可作为病灶牙使机体的其他组织发生病灶感染;
  ⑧影响美观和正确发音。
 
>>>龋齿如何治疗?>>>
 
相关内容

Related content